国家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考试动态信息:「国家公务员局」 2023年国考报考条件已出? ,2023国家公务员报考条件。更多关于国考备考,国家公务员考试,国考报考条件,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的信息的内容,请关注国家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以及国家华图教育!
「国家公务员局」 2023年国考报考条件已出?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条件暂未公布,公告预计将在10月发布,届时华图教育将同步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更新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等相关招考信息,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https://ah.huatu.com/zt/gkksgg/
由于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暂未公布,现为考生提供一份行测易错成语汇总,日常一记加深印象哦:
1. 否(pǐ)极泰来:比喻情况从极坏转好。否,凶;泰,吉。
2.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语见《史记》和《世说新语》。
3. 七手八脚:形容大家一起动手,人多手杂的样子。
4. 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罄,尽。
5. 忍痛割爱:忍受痛苦放弃自己心爱的东西。
6. 如履薄冰:如同踩在薄冰上面一样。比喻做事非常小心谨慎,存有戒心。履,踩,踏。
7. 如丧考妣(bǐ):像死了父母一样的伤心和着急,含贬义。考妣,(死去的)父亲和母亲。
8. 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9. 三缄(jiān)其口:形容说话过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缄,闭。
10. 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11. 色厉内荏(rěn):外表强硬,内心空虚。荏,软弱。
12. 闪烁其辞:指说话稍微露出一点想法,但不明确。也形容说话躲躲闪闪,吞吞吐吐。
13. 身无长(cháng)物: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长物,多余的东西。
14. 身体力行:亲身经验,努力实行。
15. 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涂炭,烂泥和炭火。
16.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了补偿,语出《后汉后》。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日落时太阳的余光照在桑树榆树之间,指傍晚。
17. 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18. 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做自己的话。
19. 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0. 始作俑者:孔子反对用俑殉葬,他说,开始用俑殉葬的人,大概没有后嗣了吧。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21. 豕突狼奔:像野猪和狼那样逃路。
22. 矢志不移:发誓立志,永不改变。
23. 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冲,要冲。
24. 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语出《汉书》。
25. 韬(tāo)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弓或剑的套子,比喻隐藏。
2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ī):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蹊,路。
27. 天网恢恢:天道像一个广阔的大网,作恶者逃不出这个网,也就是逃不出天道的惩罚。恢恢,形容非常广大。
28. 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醍醐,旧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佛教比喻最高的佛法。
29. 投鼠忌器:想扔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东西。比喻欲除恶而有顾忌,不敢放手干。
30. 玩物丧志:只顾玩赏所喜好的东西,因而消磨掉志气。
国庆假期在即,图图为你带来华图最新国考备考课程,带你国庆轻松抢跑!
更多备考资料请点下方链接哦~
以上是「国家公务员局」 2023年国考报考条件已出? 的全部内容,更多国考备考,国家公务员考试,国考报考条件资讯请继续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国家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及国家华图。
2022年相关考试试题:
40 、中国人早就知道应用天然磁石制成指南针,并借它来辨别方向,宋朝学者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说“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其原因是:A.地球磁极相对于地理南北极具有微小的偏角
B.万家用“缕悬法”安装磁针时,受偏东的一个力牵制
C.万家的针磨得太细,易受干扰
D.“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指南针。
第二步,指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指南针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磁针能够指南,说明受到了磁场作用,但磁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不是正南方向)”说明地球南北极和地磁极南北并不重合,存在地磁偏角。磁偏角是指地球表面任一点的磁子午圈同地理子午圈的夹角。当磁针静止时所指的北方与真正北方之间的夹角就是磁偏角。根据规定,磁针指北极向东偏则磁偏角为正,向西偏则磁偏角为负。我国关于磁偏角的记载正是源于沈括的《梦溪笔谈》。由此可知,A项说法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