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单选题)有人________比较理想化的模式——“环状+楔状城市绿地系统”,这样的系统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形成。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认为
B.发现
C.提出
D.利用
正确答案:C
第一步,分析语境。该空搭配“理想化的模式”。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认为”指对人或事物确定某种看法,“模式”后并没有出现看法,语句不完整,排除A项。B项“发现”侧重找到已有而没被前人发现的事物或规律,“理想化的模式”只是设想,无法“发现”,搭配不当,排除B项。D项“利用”指使事物或人发挥效能,“理想化的模式”不是具体的事物或人,无法发挥效能,搭配不当,排除D项。C项“提出”指提请考虑、讨论、接受或采纳,与“理想化的模式”搭配得当。
因此,选择C选项。
12、(单选题)1,1,7,8,10,18,()
A.21
B.25
C.30
D.4
正确答案:A
第一步,本题考查多级数列。
第二步,数列递增趋势平缓,做差无果则考虑做和。每相邻三项相加得到数列:9、16、25、36,是一个平方数数列,分别是3、4、5、6的平方,则下一项是7的平方即49。原数列所求项为49-18-10=21。
因此,选择A选项。
13、(单选题)A、B两地相距400米,早上8点小周和老王同时从A地出发在A、B两地间往返锻炼。小周每分钟跑200米,老王每分钟走80米,问8点11分,小周和老王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A.0
B.80
C.120
D.200
正确答案:C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基本行程类。
第二步,小周每分钟走200米,全程是400米,11分钟走了11×200=2200(米),2200÷400=5…200,在AB中点处,距A点200米;老王每分钟走80米,11分钟走了11×80=880(米),880÷400=2…80,即一个往返又走了80米,距A点80米,因此两人相距120米。
因此,选择C选项。
14、(单选题)M小区停车收费,小型车辆每天5元,中型车辆每天8元,大型车辆每天10元。某天小区总共停了20辆车,共收费153元,那么当天大型车辆可能有________辆。
A.8
B.9
C.10
D.11
正确答案:C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
第二步,小型车辆有x辆,中型车辆有y辆,大型车辆有z辆。可列不定方程组:x+y+z=20①;5x+8y+10z=153②,①式×8-②式消元得:3x-2z=7,代入选项验证,只有z=10时,x=9,满足题目,即有大型车10辆。
因此,选择C选项。
15、(单选题)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A.呐喊∶雷雨
B.土门∶秦腔
C.红与黑∶老人与海
D.国富论∶资本论
正确答案:B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骆驼祥子”与“四世同堂”都是老舍的著作,二者属于并列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呐喊”作者是鲁迅,“雷雨”作者是曹禺,排除;
B项:“土门”与“秦腔”都是贾平凹的著作,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红与黑”作者是司汤达,“老人与海”作者是海明威,排除;
D项:“国富论”作者是亚当•斯密,“资本论”作者是马克思,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16、(单选题)冰∶水
A.木∶炭
B.桑田∶沧海
C.犬∶獒
D.火∶灰
正确答案:A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冰”和“水”的状态不同,“冰”是固态,“水”是液态,二者的成分相同,都是水分子。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炭”是把“木”材和空气隔绝,加高热烧成的一种黑色固体燃料,二者成分相同,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项:“桑田”泛指田畴,比喻世事变迁,“沧海”指大海,二者都是自然资源,属于并列关系,排除;
C项:“獒”是“犬”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排除;
D项:“火”会导致可燃物燃烧成“灰”,二者的成分不同,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17、(单选题)中国有句古语:“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据此,以下哪项是不可能的?
A.如果留得五湖明月,定有去处可下金钩
B.虽然五湖明月俱在,但已无处可下金钩
C.没有留得五湖明月,也有去处可下金钩
D.没有留得五湖明月,可能会无处下金钩
正确答案:B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目中的“关联词”及提问方式,确定为翻译推理选非题。
第二步,翻译题干。
(1)五湖明月→下金钩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留得五湖明月”是对(1)的“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可以推出,排除;
B项:“留得五湖明月”是对(1)的“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可以推出“有去处可下金钩”,而非“无处可下金钩”,符合;
C项:“没有留得五湖明月”是对(1)的“否前”,否前可以得到可能结论,可以推出,排除;
D项:“没有留得五湖明月”是对(1)的“否前”,否前可以得到可能结论,可以推出,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18、(单选题)微捐是指人们把日积月累、零散攒的钱捐助出去的一种慈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微捐的是:
A.某店老板在柜台前放了一个零钱捐助箱,每到年底就将箱中的钱捐给红十字会
B.小李近10年来一直坚持每年献血两次,每次300毫升,他觉得这样做很有意义
C.大学生小张业余时间做钟点工,所得钱款一部分用来交学费,一部分捐给希望工程
D.小毛在某电视台的一次捐助活动中,将积攒多年的5000元压岁钱捐了出去
正确答案:B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把日积月累、零散攒的钱捐助出去。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到年底把捐助箱中的零钱捐给红十字会,体现“把日积月累、零散攒的钱捐助出去”,符合定义;
B项:坚持献血,并非“捐零钱”,不符合定义;
C项:做钟点工赚的钱捐给希望工程,体现“把日积月累攒的钱捐助出去”,符合定义;
D项:积攒多年获得的5000元压岁钱捐出去,体现“把日积月累攒的钱捐助出去”,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19、(单选题)降价∶促销
A.编程∶语言
B.复习∶考试
C.实验∶研究
D.实践∶真理
正确答案:C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降价”是“促销”的一种方式,二者属于方式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编程语言”是用来定义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语言,“编程”与“语言”属于偏正关系,排除;
B项:“复习”是为“考试”做准备,而不是“考试”方式,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但对应方式与题干不同,排除;
C项:“实验”是“研究”的一种方式,二者属于方式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者不属于方式对应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20、(单选题)攀比效应:指社会经济活动中某些相关的经济主体或利益主体在分配利益方面存在的相互影响、轮番推进的现象。
下列属于攀比效应的是:
A.公司员工在工资上互相比较,要求公司调整工资
B.两个中学生暗自较劲,努力学习,争当第一
C.朋友之间经常在比谁的孩子最聪明
D.通过实地参观,甲公司发现乙公司的管理比较科学
正确答案:A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相关的经济主体或利益主体;
②在分配利益方面相互影响、轮番推进。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员工之间属于“相关的利益主体”,工资上相互比较、要求调整工资,满足“在分配利益方面相互影响、轮番推进”,符合定义;
B项:中学生之间不属于“相关的经济或利益主体”,不符合定义;
C项:朋友之间不属于“相关的经济或利益主体”,不符合定义;
D项:甲、乙公司管理体系的比较,未体现“分配利益方面相互影响、轮番推进”,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