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家公务员面试时间通过去年国考“中央党政机关1月23日起、海事局3月20-24日、统计局3月23日、外交部3月18-24日、税务局3月29日-4月2日、海关3月20-23日、科技部3月16-17日、商务部1月27-29日、审计署2月28日、铁路公安3月30日、银保监会3月20日、证监会3月20日、出入境2月27日-3月1日、消防3月8-17日、知识产权局3月24-26日、其他部门1月31日起”面试时间情况得知,今年国考面试时间大概率就在2022年1月下旬:
【成绩查询】2022国考笔试成绩查询入口(同步开通)
【查询预约】2022国考笔试成绩查询预约入口(及时通知)
【进面分数线查询】历年国考笔试成绩进面分数线查询入口
【面试礼包】2022国考专岗面试礼包
【推荐课程】2022国考面试培训课程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前准备
1、如何确定参加面试(专业科目考试)人员名单?
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公布后,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根据《招考简章》公布的面试人选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从通过最低合格分数线的考生中,按照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各职位参加面试(专业科目考试)的人员名单。
2、是否所有职位都要进行专业科目考试?
不是。只有《招考简章》公布的需要进行专业考试的部分职位,才进行专业科目考试。
3、如何查询是否进入面试(专业科目考试)?
各职位参加面试(专业科目考试)的人员名单将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上统一公布。报考人员可以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上查询是否进入面试(专业科目考试)。
4、什么时间进行专业科目考试?
专业科目考试的时间、地点、考试大纲及要求等内容由各招录机关确定。报考人员可在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公布后,登录招录机关网站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查询。
5、专业科目考试如何组织实施?
专业科目考试的组织实施由招录机关负责。报考人员可以登录招录机关网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或国家公务员局网站查询专业考试安排情况。
6、什么时间进行面试?
面试时间由招录机关确定。报考人员可以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查询招录机关面试公告,也可以向招录机关电话咨询。
7、关于八部门七个非通用语专业的考试安排情况?
报考中联部、外交部、教育部、科技部、商务部、文化部、对外友协、中国贸促会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语(韩语)等7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人员,外语水平测试,然后参加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地点均在北京。请报考7个非通用语职位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务必将公共科目笔试考点选择为北京。 [1]
8、了解和掌握所要工作的单位和职位
了解单位的性质、主要功能、组织结构和规模;人员结构,如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以及人际关系状况等;主要领导;面试官的情况;部门的历史沿革及正在所从事的工作重点。以及面试职位,如工作性质、基本的责任和权力、任职的专业要求等。
2022国考面试热点之数字化人才培养
【试题模拟】
随着互联网等经济的进一步深入,数字化成为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在此种背景下, 某地 拟计划3年内培养数万名数字人才储备军。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析】
如此注重数字化人才培养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当前数字化经济对传统行业的深 远 影响。随着近年来5 G 网络 、 5 G 技术的普遍应用 和 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各类产业与数字化结合 更加紧密 ,而数字化人才是助 推数字 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核心发展要素,重视对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是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实际的一项明智举措。
第一,提前储备好数字化方面的高质量人才,是把握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经济发展趋势的一种表现。聚焦数字化等专门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和 升级 ,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另一方面,数字化人才的培养也可以形成相应的数字化团队和人才队伍,进一步促进企业战略制定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 的提高 ,进一步推动企业 进行 数字化转型。
第二,在 企业 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当中, 助推 数字化发展,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 数字化发展 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寻求数字化的转型和融入也并不是简单的数据化。在企业的数字化竞争愈加呈现出白热化的趋势下,最为缺乏的还是了解、熟悉数字经济的相关优秀人才。除了人才的紧缺之外, 企业 在数字化人才的培养上也存在一定 的 问题和困难。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完善 , 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数字化人才的供给和输送,进而制约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第三,对于数字化人才的紧缺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尝试进行突破。首先,制定数字化人才培养的计划和方案 , 这 需要结合各区域、各地区以及各大城市的基础条件。比如在拟定相关的人才培养计划的时候可以紧密结合当地的科研院校资源、产业资源 , 进一步 考 察 当地的市场需求,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衡量,从而预估所需的相关数字化人才的缺口,制定培养方案;其次,可以与高 校 开展合作,适当建设适量的数字化训练基地,进一步加强产、学、 研 的结合,在夯实数字化人才理论基础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其数字化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可以推动高校人才参与相关的考证、培训和进修等活动,完善高校数字化人才就业渠道,以产业发展和人才就业为导向,为企业持续输送数字化高、精、尖人才,助 推企业 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
我相信,在数字化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通过多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在多 措 并举的条件下,一定可以打通数字化人才从学校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企业数字化发展和人才发展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