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试题模拟】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高压职业人群四类抑郁症重点人群中,青少年面临的形势尤其严峻。 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一、表明对“ 青少年精神障碍频见 ”的态度
常言道:“少年不知愁滋味”,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烦恼,往往也是青少年们生活的一部分,青少年精神障碍一直被人们所忽视,我们应对此高度重视。
二、指出“青少年精神障碍频见”的常见表现?
1、学习障碍。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脑子老走神,有时大脑一片空白。平时会的知识,考试时觉得什么都不会了,学习成绩下降厉害。
2、过分猜疑。总是觉得同学和老师在背地里议论或谩骂自己,认为他们能看出自己的心思,不喜欢自己,贬低自己的能力,不敢抬头见人,说话有气无力。
3、躯体感觉异常。总感觉到身体某个部位不适,如反复说自己嗓子里有东西,胸部老是疼。到医院反复检查,无论医生怎样解释,他们都不相信。情绪不佳。对学习失去兴趣,对其他东西也提不起兴趣,有些人容易焦虑、紧张。
三、分析导致“青少年精神障碍频见”产生的原因?
1、家庭因素 。 父母婚姻关系破裂、严厉惩罚、过度干涉和保护,这些都可能引起青少年抑郁症状。
2、自身因素。到了青年期,孩子的心理状态会比其他时期更敏感一些,他们会非常在意同学、老师、家长对自己的看法,尤其是那些不好的看法,会使他们对自己产生质疑和否定,对其形成心理伤害。同时,在这个时期,孩子们也会开始思考自己活着的意义,当他们感受不到存在的意义时,便容易造成抑郁;大部分青少年都 是独生子女,从小承载着父母的高期望 , 在学校面临着高强度的学习升学压力 ,而此时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和独立的人格还没有完全的形成 ;不少人又容易陷入网络成瘾等泥淖 ; 加之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求知欲与尚未完全成熟的心智冲突, 也 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甚至精神障碍。
四、阐述“青少年精神障碍频见”有哪些危害?
由于抑郁症症状隐蔽,外加公众对其认知不足,抑郁症易被误以为“坏心情”,甚至被污名化为“矫情”“吃饱了撑的”等等,以致忽视防治,导致孩子病情一拖再拖,延误最佳治疗期 ,除了产生情绪和思维变化外,青少年甚至会做出自残轻生的举动。
五、制定合理的对策
(1)学校教育要补上挫折教育和心理疏导的教育短板,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做好青少年健康服务,引导与帮助青少年端正价值观和人生观。
(2)家长要有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意识,注意尽早识别孩子心理状态的异常,学会寻找与孩子相处的正确方式。父母保持融洽的夫妻关系,为孩子营造舒适的成长环境。
(3)青少年自身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的心态,课余进行跑步、跳绳等体育锻炼,多跟同学交流。当持续出现上述几个症状时,不能讳疾忌医,可以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面试试题模拟】互联网的发展满足了民众文化旅游需求,利用互联网了解旅游景点信息、出行路线、门票价格等,当下各地为吸引客流也开始借助本地特色打造 “网红景点”, 而 有些网红景点 的 照片 往往会出现 酷似某著名景点一样优美的画面、舒适的光影、惬意的表情,你会以为自己发现了新大陆 ,然而去过之后却 大呼上当。 对此,你怎么看 ?
【参考解析】
一、表明对 坑人的“网红景点” 的否定 态度 。
在社交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 网红景点 ”的出现满足了一些民众对于小众旅行求新求异的心理。然而一些不良商家,却为吸引流量而将一些压根不能称之为景点的地点进行照片上的包装,败坏了游客的游玩心情,同时也败坏了自身的形象,值得警惕。
二、阐述 “ 网红景点 ” 的 危害 ?
(1) 某些商家 为了 迅速 提升景点 知名度吸引客流,谋求短期内高额回报 ,而 夸大宣传 寄希望于 把游客“骗过来”,宰一个是一个,宰一次算一次, 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不利于自身长远发展,败坏自己的口碑。
(2) 游客 被精美 的网红景点 音视频吸引,对线下真实景点的期待也主要围绕“好看”展开,模仿、复刻出 类似音 视频,再分享至社交平台作为社交货币和谈资,即为大功告成。 当能否 拍出好看的音视频成为游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独一无二的风景、景点的文化底蕴、当地的风俗习惯就会被遮蔽。
(3) 游客来到这种粗制滥造、毫无内涵的“照骗”景点, 希望有多大, 失望就有多大, 不仅会 在社交网站抱怨 永不再来,还会 产生对 当地的负面评价。靠夸大宣传包装出来的“网红景点”,不仅会很快过气,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当地旅游业的美誉度,让那些诚实经营的优秀景点成为牺牲品。
三、“网红景点”产生的原因?
“唯流量”思维作祟。流量就是利益,不仅商家趋之若鹜,一些普通游客无意中也在推波助澜。可以说,一些“网红景点”的虚假繁荣,离不开游客们的“打卡”旅游模式和千篇一律的滤镜。当游客们的眼球被网络上美轮美奂的“网红景点”画面所吸引时,大部分人对线下真实景点的期待也主要围绕视觉上的“好看”展开,前往“网红景点”打卡,复刻、模仿出类似照片,再分享至社交平台,即为大功告成。甚至有时候人们已经发觉上当,却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态,不惜千方百计用软件修饰出一张美图,去自欺欺人。
四 、制定合理的对策
(1) 对于 “网红景点”的整顿, 国家也应及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出台相应的整改意见 ,“网红景点”也是景点,不应该是我们监管的盲区,对于一些不规范的“网红景点” 需要出台更为严格的整改措施 。
(2) 对于 夸大宣传,甚至利用所谓的“网红景点”来欺诈消费者的商家 ,应该责令整改,并要求必须规范 运营机制。 需要相关职能部门针对新现象、新问题,积极介入,主动出击,对虚假包装、夸张宣传等违规违法行为予以打击。
(3)对于名不副实的“网红”打卡地, 社交平台 要加强约束,提升监管技术水平, 设立黑名单制度,畅通举报渠道,增设人工审核机制。
(4)商家和地方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提升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结合实际,以特色 为依托, 避免 “一锤子买卖”的短视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