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中国制造
一、话题介绍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在这一过程中,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也是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根本路径。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5年3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会议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会议还决定,推出中国制造重点领域升级方向绿皮书目录指引,动态调整、滚动推进。
一、意义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1、工业是中国成为世界有影响力大国最重要的经济基础
环顾全球,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是工业化以及由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这一进程将持续下去。对此,我们需要认清两个典型事实。其一,中国的工业化是一个意义极其巨大的世界历史事件,引领全球工业化版图发生巨大变化;工业是中国成为世界有影响力大国最重要的经济基础。
2、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也是一国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德国凭借强大的制造业优势依然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成为受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德国提出的“工业4.0”被誉为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金融危机后,各国都开始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并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制造业回流”,英国提出了“高价值制造业战略”,日本提出了“产业复兴计划”、法国提出了“新工业法国”等。制造业的竞争将成为未来大国竞争的关键。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也需直面这场竞争,以大国战略思维和战略布局,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新优
二、面临问题---大而不强
一是缺乏原始创新。中国制造业主要通过模仿、学习、引进等方式向国外获取技术和商业模式,并逐渐形成路径依赖,收益稳定,风险偏好低,创新动力不足。同时,由于中国教育及科研创新体制的不足导致真正的创新人才匮乏,有突破性的重大创新匮乏,创新能力不足。
二是缺乏核心技术。中国制造在量上已经是全球第一,但主要工业品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仍然需要进口,产业竞争力羸弱。
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钢铁、计算机、汽车生产国,但大部分的特钢、芯片、发动机仍然依赖进口,更遑论大型客机的重型燃气轮机、大型装备生产中的高端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的高精度传感器等。
三是忽视社会责任。中国制造业普遍能耗高、污染重,对社会造成的负外部效应不计入运营成本导致企业往往忽视社会责任,公众口碑差,逐渐成为社会矛盾的风口,品牌建设和持续经营困难。雾霾、酸雨、蓝藻等重污染现象和多发的劳动纠纷逼迫传统制造业必须走上转型之路。
三、发展中国制造的路径
建设制造强国,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制定特殊政策,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奋力拼搏,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三大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质量为先。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培育。建设法规标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先进质量文化,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结构优化。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人才为本。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
四、评论文章
咱们中国工人有力量
在一些人眼中,中国工人成了流水线操作者的代名词,是不要多高技术的劳动力;但是中国工人不仅仅是劳动力,更是一个拥有喜怒哀乐有梦想和追求的个体;他们需要尊严,需要安身立命。机器人不能代替人,中国工人在任何时代都是有力量的。正如人所说,给我们工人一个杠杆,他们就能撬动地球。中国工人应该充满自信充满骄傲,因为他们是我国制造业乃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工人是我们的大国工匠。
中国工人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不仅是生产者劳动者,更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路,强国之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而制造业的发展,核心在于人。有专家认为,德国制造与英美制造业的不同之处在于重视人,重视以人为主导的生产。因为资本没有思想而人有思想。这也是德国制造在欧美金融危机挺立不倒一枝独秀并且迅速恢复发展的原因。普通的工人不仅仅是生产者,也是技术的传承者,更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力量。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发展的关键在于人。如何激发工人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积极性对中国的转型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规模跃居第一。但在制造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上,与发达国家差距还是很大的。因此,如何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竞争力,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非常关键。制造业的转型发展,必须将创新放在核心位置。而创新的核心在于人,在于我国千千万万的产业工人的创新创造能力的激发和挖掘。能否在中国制造发展的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留住人才,汇聚人才成为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我国人口红利即将消失,中国工人数量面临减少的趋势;中国工人社会地位低,待遇低,不受尊重。这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工人的工作和创新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发展制造业,必须重视中国工人,让工人活的体面,活得自信,让中国工人成为大国工匠,大国信仰。
尊重工人,我们首先要营造崇尚专业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让每一位工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和出彩舞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要建立起良好的用人机制和制度,建立全覆盖的激励创新的体系,激发中国工人的创造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水平的职业工人。
给我们工人一个杠杆,他们能够撬动地球。我们应当重视工人,尊重工人,激发工人的创造力,不仅有利于我国激发工人的创新积极性,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工匠精神,促进我国制造业乃至经济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中国工人,大国工匠,我们中国工人有力量!
更多广西公务员招考信息备考资料请关注广西人事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