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关系这个科目的考察在行测中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必考,二是分值较大,三是普遍认为难度系数较高。究其原因还是不够了解数量关系这个科目,像数学但又绝非数学的特点。它考察考生的重点不是在于数字计算而是在于技法运用,通俗的讲,想要做好数量关系的题目就得掌握必须的方法和技巧,否则再扎实的数学功底在有限的时间里也是束手无策。
今天就给大家讲讲数量关系技巧干货之一的:赋值法。所谓赋值,就是令未知数等于某个特定的常数,从而达到变相消元的目的,对解题达到快速而有效的方法。这个方法使用的前提条件有两个:
1、等式满足:A=B×C(一个量等于另外另外两个量相乘)
2、题目中给的已知条件少(至多给一个或一个不给)
这个方法在数量关系众多解题方法中属于较常用和较好用的放方法之一,例如工程问题中赋值类题型就是考察赋值法的运用。
看例题:
1、某工程交由小华和小图二人完成,若两人一同工作了7天,剩下的工作量小华需要三天或者小图需要四天才能完成。现在小华和小图一起工作了5天,则剩下的工作由小华单独完成,则这项工程一共需要多少天?( )
A. 11 B. 11.5
C. 12 D. 12.5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用赋值法求解。
第二步,由小华3天的量=小图4天的量,可得小华与小图的效率之比=4:3,故令小华的效率=4,小图的效率=3。
第三步,总的工作量=(4+3)×7+3×4=61,小华单独完成剩下工作为:61-(4+3)×5=26,所需时间为:26÷4=6.5天。故此项工程共需:5+6.5=11.5天。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标签】
【知识点】数量关系*工程问题*给定效率型
【难度】中等
【命题人】057201 罗应兴
5、一项工程项目,甲单独完成需要18天,乙单独完成需要15天,现在按照甲工作一天,乙再接着工作一天,然后甲再接替乙工作一天......如此循环的顺序完成,则整个项目完成时,甲完成了项目的?( )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用赋值法求解。
第二步,由甲单独完成需要18天,乙单独完成需要15天,可赋总工作量=90。
第三步,甲的效率=90÷18=5;甲的效率=90÷15=6,按照周期循环:一个周期为2天(甲乙各一天),总效率为:5+6=11,则完成整个项目需要:90÷11=8(个周期)…2。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标签】
【知识点】数量关系*工程问题*给定时间型
【难度】中等
【命题人】057201 罗应兴
此类题目只要掌握核心解题方法,在考试中遇到此类题型可视为送分题了。可见解题方法在数量关系的解题中是多么重要!希望各位多加练习熟练掌握此类题型。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种题型,想要了解更多欢迎咨询贵州华图教育,后期还会给大家分享更多干货。贵州华图助力各位早日上岸!
》》》推荐学习:【书课包】2024版广西公务员书课包(教材+试题+联考理论精讲课)
》》》推荐学习:2024广西公务员考试图书(教材/试题/题库/书课包)
》》》推荐学习:【广西】2024年公考领航计划【全新升级版】
》》》推荐学习:2024广西公务员 优选系统提升班
》》》推荐学习:2024年广西公务员考试金榜套题刷题班
2024广西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
某市为保护当地的湿地自然景观,制定颁布了《X市湿地保护办法》,禁止私自采掘、捕捞、打猎等行为。张某闲来无事,前往湿地景区游玩,看到两只受伤野鸭便顺手捡起,准备带回家去。在回家路上,张某携带的野鸭被正在巡逻的警察发现,警察依据《X市湿地保护办法》对其处以1000元罚款。张某不服,欲提起行政诉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张某可以就罚款决定提起诉讼
B.张某认为《X市湿地保护办法》违背上位法规定,可以只就其合法性提起诉讼
C.张某可以提供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不免除公安机关的举证责任
D.公安机关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法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行政诉讼法》第13条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选项B中“只就《X市湿地保护办法》合法性提起诉讼”属于第二类不受理案件类型。B项与法条不一致,说法错误。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行政诉讼法》第12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与A项表述一致,A项不选。
C项:《行政诉讼法》第37条规定,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与C项表述一致,C项不选。
D项:《行政诉讼法》第34条第1款规定,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与D项表述一致,D项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