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安徽华图

首页 > 安徽华图

2023年国考报考条件已出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 | 2022-10-14 14:00

收藏

  国家国考考试网为您发布 2023年国考报考条件已出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同步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信息:2023国考报考条件。更多关于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国考报考条件,报考条件,国家国考报考条件的信息内容,请关注国家国考考试网以及国家华图,值得信赖!

2023年国考报考条件已出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根据工作安排,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将于10月25日开始报名,12月3日至4日举行笔试,请广大考生届时关注。华图教育将同步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更新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等相关招考信息,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https://ah.huatu.com/zt/gkksgg/

  一、报考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2023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点击查看详情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

  国考流程

  哪些大学生可以参加国考↓↓↓

  → 大一/大二/研一的学生

  不可以报考。因为公务员考试有要求: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不得报考。虽然不能报考,但是如果有报考意象,可以提前了解考试提前备考~

  → 如果你是大四,研三的学生

  可以报考。大四和研三的学生,属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即应届毕业生,可以报考大四和研三上学期的考试。

  在校大学生在学年制的最后一年里就可以报考了,作为当年的应届生可以报考国考。

  → 如果你是大三,研二的学生

  针对专科的学生,大三即在校的最后一年,可以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参加国考,针对本科学生,不属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不可以参加国考;针对两年制研究生,研二即在校的最后一年,可以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参考国考,针对三年制研究生,研二期间不可以参加国考。

  ↓↓↓关注华图公众号"htkszx",第一时间获取考试及职位表↓↓↓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网课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图书

  以上是『国家国考报考条件』 2023年国考报考条件已出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国考报考条件,报考条件,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快讯信息敬请关注国家国考考试网,及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2022年相关考试试题:

  30 、材料:
我班学生小文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总喜欢动这动那,隔三差五就惹是生非……正当我为此头疼时、数学老师告诉我,上课时小文完全被一本书给迷住了,走到跟前他都没察觉,听罢,我眼前一亮——*****可能就替藏其中!
我把小文叫到眼前,微笑着问道“你知道我为什么找你来吗!““知道……因为……我上课看课外书,”他有点儿吞吞吐吐,还没等我开口应,又连忙说道:“老师,这本书是我跟同学借的,我答应人家下午就要归还,所以我要抓时间看完……”我轻轻地摸了模他的头,说道:“小文,老师其实是要表扬你的,”他一听,满脸疑感,瞪大了眼睛看着我,“第一,你热爱阅读,说明你是个好学的孩子,第二,老师走到眼前你都没察觉,说明你有专注的品质,第三,你不但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认错态度良好,更难得的是,你是为了按时还书才这样做的,说明你****,”听完这些,小文验上微微泛红,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对不起,我以后一定注意、上课不看课外书,”
后来,我特意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个读书角,经常和小文一起读书,有时还会围绕一个问题讨论交流,小文从阅读中慢慢地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结,约束自己的行为。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角度出发,评析“我”的**行为(14分)
  【答案】:Q
  【解析】:

材料“我”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符合“以人为本”学生观的相关要求,主要体现在: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应该遵循教育规律特点开展教学;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应该充分信任学生;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应该鼓励帮助学生;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应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要因材施教。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有自己的意愿、知识和思想,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作为教师,应当学习材料中“我”的教育行为,努力践行以人为本学生观的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