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入口尚未开通。回顾2021国家公务员成绩查询于2021年1月10日开通,那么2022国考成绩公布时间大概率就在2022年1月上旬:
【成绩查询】2022国考笔试成绩查询入口(同步开通)
【查询预约】2022国考笔试成绩查询预约入口(及时通知)
【进面分数线查询】历年国考笔试成绩进面分数线查询入口
【面试礼包】2022国考专岗面试礼包
【推荐课程】2022国考面试培训课程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前如何准备:
1、如何确定参加面试(专业科目考试)人员名单?
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公布后,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根据《招考简章》公布的面试人选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从通过最低合格分数线的考生中,按照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各职位参加面试(专业科目考试)的人员名单。
2、是否所有职位都要进行专业科目考试?
不是。只有《招考简章》公布的需要进行专业考试的部分职位,才进行专业科目考试。
3、如何查询是否进入面试(专业科目考试)?
各职位参加面试(专业科目考试)的人员名单将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上统一公布。报考人员可以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上查询是否进入面试(专业科目考试)。
4、什么时间进行专业科目考试?
专业科目考试的时间、地点、考试大纲及要求等内容由各招录机关确定。报考人员可在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公布后,登录招录机关网站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查询。
5、专业科目考试如何组织实施?
专业科目考试的组织实施由招录机关负责。报考人员可以登录招录机关网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或国家公务员局网站查询专业考试安排情况。
6、什么时间进行面试?
面试时间由招录机关确定。报考人员可以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查询招录机关面试公告,也可以向招录机关电话咨询。
7、关于八部门七个非通用语专业的考试安排情况?
报考中联部、外交部、教育部、科技部、商务部、文化部、对外友协、中国贸促会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语(韩语)等7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人员,外语水平测试,然后参加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地点均在北京。请报考7个非通用语职位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务必将公共科目笔试考点选择为北京。 [1]
8、了解和掌握所要工作的单位和职位
了解单位的性质、主要功能、组织结构和规模;人员结构,如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以及人际关系状况等;主要领导;面试官的情况;部门的历史沿革及正在所从事的工作重点。以及面试职位,如工作性质、基本的责任和权力、任职的专业要求等。
9、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掌握的知识类型、知识框架以及形成框架的各类学识的比重。
(2)能力结构,对于一个没有很多社会经验的人来说,评价自己的能力结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容易失之偏颇,自信心强的人往往过高评价自己,而自信心差的人又往往过低评价自己。
(3)心理特征个性是决定每个人心理和行为的普遍性和差异性的那些特征和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和性格两个方面。
(4)职业适应性和职业价值观评价自己的职业适应性,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价值观等。但如果要得到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最好借助于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10、对自我和所应聘职位之间的适配性进行确认
对所面试单位和岗位有了充分的了解和理解,并进行了自我的评价后,还需要进行自己和所应聘职位之间的适配性关系的确认。即在前两项工作的基础上,回答"我是这个职位的最合适人选"的这个问题,从而使前两项工作的成果得以凝练和提升。因为你在面试时,其根本的目的就是向主考官证明自己是最合适的人。
(1)应试者个人信息主要是有关应试者自身的基本情况,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可以有多种回答,但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与个人简历上的一致,如果前后矛盾,就会使考官怀疑你的诚信,从而埋下失败的种子;2)尽量避免谈及与做好所面试工作无关的东西,即使是你的特长和优点;3)要谦虚地表现自己的实力,而不要表现得野心勃勃,惟我独尊,这样会令考官厌烦。
(2)教育和培训情况在面试时,考官一般会验证你在简历中所说的是否属实,你所受的教育和培训是否有利于完成你准备应聘的工作。对自己所受的教育和培训要如实回答,不要把自己拔得太高,回答时要谦虚,不可旁若无人,夸夸其谈。
(3)求职动机,弄清面试者的求职动机,是考官的基本任务之一。大凡有经验的考官,都不会放过考查、验证应试者求职动机的任何机会。对于名利、金钱绝不能表现出崇拜、贪婪的心态,否则,你将被淘汰掉。但也不能显得过于清高,把物质利益贬得不值一提,这样也容易被判定为虚伪或不通人情而被刷掉。
(4)工作经验,用人单位一般会坚持这样的原则,即在素质能力相当的情况下,工作经验优先。在这部分问题中,考官想知道的是你过去的经验对你要应试的工作之间的匹配性和建设性,所以,你必须把有利于你做好应试工作的经验说清楚,特别要突出和强调其对于做好所需职位的关系,而不要谈论无关紧要的东西。
(5)未来计划和目标,用人单位总是很关心新进人员的心态和打算,特别想知道他们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这类问题不是很好回答,需要认真考虑,全面分析,最好结合你所了解的实际情况来谈自己的打算,尽可能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计划和方案,这样就会在面试中给考官留下用心思考的好印象。
2022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练习题
“3岁女童吃播赚钱被喂到70斤”“全网最小美妆博主帮助带货”“孩子无防护冒险走钢丝”……一段时间以来,少数家长与机构牺牲孩子身心健康,打造“儿童网红”牟利,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儿童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互联网应当成为一片成长的“净土”。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严管严控未成年人参与网络表演、严肃处理利用儿童模特吸引流量及带货牟利的账号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必将有效推进文娱领域综合治理,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观点参考】
近年来,网络文化市场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与此同时,网络经济赛道竞争激烈,网红想依托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通过打赏、带货、广告等形式将人气变现,变得越发不容易。在这样的背景下,平台上一些孩子童言无忌、活泼可爱的生活日常,戳中了很多网友的心,也让一些人嗅到了差异化竞争的商机。为此,一些人刻意打造“网红儿童”,不断讲段子、做表演、卖东西,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俨然成为他们的捞金工具。这严重妨害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意见》出台可谓正当其时。
需要看到,青少年 “成长路径”并不单一,但“成长时间”稍纵即逝。身处互联网时代,孩子的独特才能值得展示,生活的精彩瞬间可以分享,青少年对网络的好奇也应得到正视。然而,孩子们正值入园上学的年纪,必须首先接受正规教育,不能因小失大,因制作流量产品而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他们也正值心智成长的关键时期,大人们不能为追逐一时热度而产生浮躁心态,只为贪图眼前利益而扭曲价值观,以孩子们的长远利益为牺牲。“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家长有责任为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其中绝不应包含把他们包装为“网红”以牟利。
治理“儿童网红”乱象,监督监管责无旁贷。此前,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不少平台也禁止未成年人出镜直播。但仍有人利用平台监管漏洞,采取亲子互动方式开直播、以拍摄短视频为名让孩子吸粉带货,一些所谓“几千元运营亲子账号”的广告并不鲜见。此次公布的《意见》对市场主体、相关部门做出了具体要求。未来,用好惩戒的“尺子”,对借助相关账号予以严肃处理;擦亮鉴别的“慧眼”,提升违法违规内容模型识别能力,提高人工审核有效性;借助举报的“外力”,开通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的专项举报入口……各方携手,多措并举,务须扫除“啃小”现象,为未成年人保护筑牢防火墙。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83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4.9%。作为互联网“原住民”,这一代孩子完全不“触网”并不现实。从禁止利用“网红儿童”牟利到优化网络内容建设,从拒绝诱导未成年用户打赏到设置密码锁、时间锁,《意见》对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做出了全方位规定。
打造更良好网络生态,互联网才能更好地为儿童打开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让他们的成长之路稳健、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