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全国快讯

首页 > 全国快讯

浙江2022国考面试时间是哪天

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 | 2021-12-19 13:55

收藏

文章页
浙江2022国考面试时间是哪天

  2022国家公务员面试时间还没有发布,发布时间预计在2022年1月中下旬,有可能在1月下旬开始面试:

  【面试礼包】2022国考专岗面试礼包

  【推荐课程】面试测评 | 专岗专训 | 面试图书 | 面试网课

  【成绩查询】2022国考笔试成绩查询入口(同步开通)

  【进面分数线查询】历年国考笔试成绩进面分数线查询入口

  国家公务员面试禁忌

  (一)语言重复啰嗦,口头语较多。

  这不仅降低了语言的流畅性,也影响了语言的逻辑性。

  (二)过度谦虚,过于自信。

  不要过度谦虚,也不要过于自信。过度谦虚的用语,比如“这是我粗浅的看法”,会把消极和否定的信息传递给考官。而过于自信,又会让考官觉得你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三)语言假大空。

  注意语言的真实性,切忌太假太空的话。比如“为共产主义流血******”,这种回答给人以虚假的感觉。

  (四)语言不完整性。

  保证语言的完整性,一句话要说完整,从容地说出下一句话。如果说到一半就急忙说出了下一句,会使语言缺乏完整性。同时,会是自己显得很紧张。

  (五)语言过于极端。

  语言不可以过于极端。有些考生形成一种语言习惯,经常使用绝对肯定或不确定的词,比如:肯定是……绝对是……,不确定的词比如:可能,大概等。这显得考生做事过于死板,缺少辩证思维。

  (六)随便扩大指代范围。

  不要随便扩大指代范围。比如“众所周知……”,这样的话容易造成考官的逆反心理,“我就不知道……”会令你很尴尬。

  (七)说话时有小动作。

  不要让你的小动作出卖了你。在你与考官交流的同时,身体语言同样向考官不断传递着你的信息。比如手的小动作,可能会让考官认为你非常紧张。

  2022国考面试热点之数字化人才培养

  【试题模拟】

  随着互联网等经济的进一步深入,数字化成为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在此种背景下, 某地 拟计划3年内培养数万名数字人才储备军。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析】

  如此注重数字化人才培养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当前数字化经济对传统行业的深 远 影响。随着近年来5 G 网络 、 5 G 技术的普遍应用 和 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各类产业与数字化结合 更加紧密 ,而数字化人才是助 推数字 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核心发展要素,重视对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是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实际的一项明智举措。

  第一,提前储备好数字化方面的高质量人才,是把握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经济发展趋势的一种表现。聚焦数字化等专门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和 升级 ,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另一方面,数字化人才的培养也可以形成相应的数字化团队和人才队伍,进一步促进企业战略制定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 的提高 ,进一步推动企业 进行 数字化转型。

  第二,在 企业 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当中, 助推 数字化发展,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 数字化发展 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寻求数字化的转型和融入也并不是简单的数据化。在企业的数字化竞争愈加呈现出白热化的趋势下,最为缺乏的还是了解、熟悉数字经济的相关优秀人才。除了人才的紧缺之外, 企业 在数字化人才的培养上也存在一定 的 问题和困难。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完善 , 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数字化人才的供给和输送,进而制约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第三,对于数字化人才的紧缺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尝试进行突破。首先,制定数字化人才培养的计划和方案 , 这 需要结合各区域、各地区以及各大城市的基础条件。比如在拟定相关的人才培养计划的时候可以紧密结合当地的科研院校资源、产业资源 , 进一步 考 察 当地的市场需求,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衡量,从而预估所需的相关数字化人才的缺口,制定培养方案;其次,可以与高 校 开展合作,适当建设适量的数字化训练基地,进一步加强产、学、 研 的结合,在夯实数字化人才理论基础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其数字化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可以推动高校人才参与相关的考证、培训和进修等活动,完善高校数字化人才就业渠道,以产业发展和人才就业为导向,为企业持续输送数字化高、精、尖人才,助 推企业 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

  我相信,在数字化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通过多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在多 措 并举的条件下,一定可以打通数字化人才从学校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企业数字化发展和人才发展的双赢局面。

文章页
华图在线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招警招教培训。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