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考面试在1月下旬开始,以下为广西华图教育整理去年国考各部门面试时间,供各位考生参考了解,做好面试前中后的准备:
中央党政机关1月23日起、海事局3月20-24日、统计局3月23日、外交部3月18-24日、税务局3月29日-4月2日、海关3月20-23日、科技部3月16-17日、商务部1月27-29日、审计署2月28日、铁路公安3月30日、银保监会3月20日、证监会3月20日、出入境2月27日-3月1日、消防3月8-17日、知识产权局3月24-26日、其他部门1月31日起
【面试礼包】2022国考专岗面试礼包
【推荐课程】2022国考面试培训课程
【成绩查询】2022国考笔试成绩查询入口(同步开通)
【查询预约】2022国考笔试成绩查询预约入口(及时通知)
【进面分数线查询】历年国考笔试成绩进面分数线查询入口
【成绩查询】2022国考笔试成绩查询入口(同步开通)
【进面分数线查询】历年国考笔试成绩进面分数线查询入口
【面试礼包】2022国考专岗面试礼包
【推荐课程】红领决胜 | 红领尊享 | 红领培优 | 培优基地
2022国考气象局面试考情考务分析
面试形式:结构化面试。
面试题量和时间:4/5道题;20/25分钟,剩余3分钟/5分钟提醒。
考场布置:考场有桌椅,提供草稿纸和纸笔;文字材料、漫画、图表有题签,考官会读没有题签的题。如果是材料套题,提前10-15分钟在备考区阅读材料,备考区提供纸笔,可在材料和纸上写字记录。
考情分析:
受疫情影响,2020年及2021年气象局面试单独命题,之前使用统考题。政府实务类题是其备考的重中之重,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高;同时,其愈发注重对热点话题与现象认知的考察,;此外,近年来气象局面试题型设置新颖,灵活应变要求提高,因此对考生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2国考面试热点:宠物盲盒
如今,流行于潮玩市场的动漫手办盲盒经济,却进入了活体动物界,并被称之为“宠物盲盒”。近年来,多个电商平台都出现过公开售卖“活体盲盒”的情况,“宠物盲盒”为何时至今日依然屡禁不绝,这与当下大火的“盲盒经济”的有关。有调查显示,预计2021年,国内盲盒行业市场规模将破百亿。随着靠卖盲盒起家的泡泡玛特市值达千亿港元,消费者越来越认盲盒概念,各行各业的商家都想到盲盒市场上分一杯羹。除最初的玩具外,美妆、球鞋等诸多消费领域都掀起了“盲盒风”,电商平台上甚至出现了涉嫌倒卖无主快递的“快递盲盒”。
“万物皆可盲盒”背后,是平台监管不到位、商家不自律、消费者不理性,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盲盒”成了灰色产业链的遮羞布,原本意味着充满惊喜的“盲盒”概念,也就离被玩坏不远了。
盲盒,本是一种“开箱有惊喜”的项目,但不法商家将过去活体宠物买卖的生意包装成“宠物盲盒”,试图利用电商平台的漏洞和盲盒的“黑箱玩法”逃过监管,将有缺陷、有疾病的星期猫/星期狗或老弱病残的宠物装进“盲盒”卖给用户。
宠物运输,理应有专门的渠道,而这类装有活体动物的“宠物盲盒”却是以普通快递的形式发出,不但违反了相关规定,小动物的生命安全更难有保障。舆论发酵后,中通快递发布了对该网点暂停业务、全面自查的通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盲盒”的热潮开始蔓延到了宠物身上:买家用低廉的价格在线下单,卖家将不足月龄的动物塞进塑料水果筐,用蛇皮袋一装,胶带一卷,一个“宠物盲盒”便问世了。被装进盲盒的它们没有吃,没有喝,只能在长途运输的痛苦和无助中慢慢等待死亡。其实,每一个“宠物盲盒”订单,都是一只动物的死亡通知单,当人们下单的那一刻,一个小生命就进入了倒计时。
【模拟题】
近期,一些快递点揽收、寄递“宠物盲盒”。对此,你怎么看?
【测评要素】主要考察考生对社会现象的认知能力。
【评分参考要点】
一、表明对宠物盲盒的否定态度。
宠物盲盒里是活体小动物,装在盲盒里,由于盲盒的空间密闭,狭小。在运输过程中,非常容易造成小动物的死亡。宠物盲盒的交易,让人感到担忧。甚至被网友称之为“带血的生意”。
二、阐明宠物盲盒的危害。
能够深入分析宠物盲盒的危害。
残害小动物,丧失对生命应有的敬畏。随意丢弃,破坏生态环境。
活体动物,未经检验,会传播病毒。
邮寄宠物盲盒,已经涉嫌违规违法。例如:违反《动物防疫法》、《邮政法》等。
三、能够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对策建议。
(1)加强立法,对参与交易的有关主体依法严惩。市场监管部门、物流运输主管部门、检验检疫部门要形成合力,明确主体责任,依法严厉打击宠物盲盒交易行为。
(2)采取可替代措施。饲养宠物的需求日益旺盛,解决宠物盲盒问题不能一刀切。例如:可以引导消费者采用线下实体店购买或者用领养代替购买的方式。
(3)加强行业规范。快递行业要加强对营业网点的监管,组织从业人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收件、检验、邮递等环节的检查,在运输方面堵住宠物盲盒的漏洞。
(4)加强宣传引导。各媒体平台要积极宣传,盲盒中的宠物会携带病毒,会威胁饲养者的健康安全。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尊重生命,遵守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