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考面试具体时间是由招录机关确定,一般来说,国考面试时间在1月下旬进行,多数岗位集中在3月份面试,中央部委一般会早一点,集中在2月进行面试,由于疫情防控原因,近两年国考面试时间变化较大,具体还是要看官方发布的面试公告中的时间要求:
【面试礼包】2022国考专岗面试礼包
【推荐课程】面试测评 | 专岗专训 | 面试图书 | 面试网课
【成绩查询】2022国考笔试成绩查询入口(同步开通)
【进面分数线查询】历年国考笔试成绩进面分数线查询入口
对所面试单位和岗位有了充分的了解和理解,并进行了自我的评价后,还需要进行自己和所应聘职位之间的适配性关系的确认。即在前两项工作的基础上,回答"我是这个职位的最合适人选"的这个问题,从而使前两项工作的成果得以凝练和提升。因为你在面试时,其根本的目的就是向主考官证明自己是最合适的人。
(1)应试者个人信息主要是有关应试者自身的基本情况,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可以有多种回答,但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与个人简历上的一致,如果前后矛盾,就会使考官怀疑你的诚信,从而埋下失败的种子;2)尽量避免谈及与做好所面试工作无关的东西,即使是你的特长和优点;3)要谦虚地表现自己的实力,而不要表现得野心勃勃,惟我独尊,这样会令考官厌烦。
(2)教育和培训情况在面试时,考官一般会验证你在简历中所说的是否属实,你所受的教育和培训是否有利于完成你准备应聘的工作。对自己所受的教育和培训要如实回答,不要把自己拔得太高,回答时要谦虚,不可旁若无人,夸夸其谈。
(3)求职动机,弄清面试者的求职动机,是考官的基本任务之一。大凡有经验的考官,都不会放过考查、验证应试者求职动机的任何机会。对于名利、金钱绝不能表现出崇拜、贪婪的心态,否则,你将被淘汰掉。但也不能显得过于清高,把物质利益贬得不值一提,这样也容易被判定为虚伪或不通人情而被刷掉。
(4)工作经验,用人单位一般会坚持这样的原则,即在素质能力相当的情况下,工作经验优先。在这部分问题中,考官想知道的是你过去的经验对你要应试的工作之间的匹配性和建设性,所以,你必须把有利于你做好应试工作的经验说清楚,特别要突出和强调其对于做好所需职位的关系,而不要谈论无关紧要的东西。
(5)未来计划和目标,用人单位总是很关心新进人员的心态和打算,特别想知道他们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这类问题不是很好回答,需要认真考虑,全面分析,最好结合你所了解的实际情况来谈自己的打算,尽可能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计划和方案,这样就会在面试中给考官留下用心思考的好印象。
面试热点:网红经济乱象横生,未来到底在哪里?
近年,淘宝直播逐渐成为主流消费方式,2019年双十一期间,超过十万商家开通直播,开场1小时3分钟,成交额已超去年全天。随着直播购物成为主流新购物方式,网红带货乱象也逐渐凸显。例如,5分钟卖出1.5万支口红的“口红一哥”李家琦,在一次直播中卖不粘锅,结果所谓的不粘锅煎鸡蛋时粘到怀疑人生,堪称直播带货中的大型翻车现场。
2019年11月1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双11”期间网络视听电子商务直播节目和广告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直播节目遵守广告管理法律法规,符合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相关规定。这表明网红直播带货在经过乱象横生的爆发式增长后,监管力度也正在逐渐加大。
主流观点
@人民日报:无论在直播、短视频或者软文中把商品吹得多么天花乱坠,但它依然是商品,只有具备了较高使用价值,其本身价值才会更高。“质量+广告”才是一件商品走向市场、实现大卖的王道。所以对网红商品来说,把好质量关才是关键。
@经济日报:“网红经济”一旦丧失了公信力这块基石,这种模式就难以成立。现实中,一些网红及其身后的孵化公司逐利心切,只顾“红”而忽略品质。诸如平台直播数据造假、虚假广告和“三无”产品横行、消费者投诉维权难等问题层出不穷,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也伤及了行业发展。
@四川日报:监管部门要高度关注网红带货的产品信息,对产品“验明正身”,一旦发现名不副实的商品,绝不姑息和迁就;另一方面,要严惩不良网红。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不听劝阻、执意发布虚假信息的网红挥以法律之拳,依照相关规定处罚,坚决不让这些人继续混迹于市,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一财经:更多网红是一些纯做内容带货的,这些网红不具备足够的产品鉴别能力和售后能力,为赚广告费,忽视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夸大宣传产品功效等,他们与产品商家形成了赤裸裸的推销与被推销关系,甚至网红自己也不觉得需要为产品质量承担责任,粉丝购买产品如果出现了问题直接找商家即可。无论是广告主还是发布广告的“网络红人”,都应当保证广告中产品的功能、产地、用途、质量、成分、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的真实性。
面试模拟
随着电商新业态的不断出现,一些网红代言、直播带货等网红经济逐渐成为主流。与此同时存在的质量不过关,刷单买粉丝,交易数据造假等乱象也层出不穷,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催生了大量的新职业,新业态,网络直播、网红带货等网红经济受到了广大网友的追捧。这种数字经济新模式在拉动就业人数快速增加和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夸大产品效用,质量一言难尽,交易数据弄虚作假,侵害消费者利益的乱象,对此我们应该全面地、客观地、理性地看待。
一方面,网红与商家合作进行良性带货不仅可以为消费者节省大量的挑选试错时间和成本,而且在助力扶贫,推销农产品领域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淘宝推出的“淘宝村播计划”,帮助全国100个贫困县的农民月入过万。另一方面,如果商家因为迫切想要提高销售量,进而夸大宣传,刷单刷量,网红带货心切,添油加醋,坑害消费者利益,长此以往不仅会违反法律法规,还会伤及行业本省的健康发展。
面对网红带货乱象横生这一现象,我们不得不反思其背后产生的原因:
第一,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网红经济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一种新型事物,现有法律法规不足以对其进行约束,专业的监管态势还未形成,因此这一领域目前还属于监管的灰色地带。
第二、平台对于直播销售产品质量监管难。很多平台审核机制采用智能+人工的形式,只能检测到视频内容是否符合规范,而难以判别直播商品的质量是否存在夸大其词,假冒伪劣。
第三、商家逐利心切,认为流量高于质量。一些商家看到通过网红带货可以短期提高销量,进而过于注重“红”而忽略了商品质量本身,与网红通力协作销售一些假冒伪劣产品。
第四、网红带货心切,不对售卖产品质量负责。一些网红不为产品质量把关,在明知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仍然夸大产品效果,引导消费者消费,觉得产品质量存在问题跟自己没有关系,找商家即可。
第五、消费者盲目跟风,对产品质量和交易过程没有理性的判断。很多消费者属于冲动消费型,看到商品便宜,且其效用被夸大的神乎其神,就丧失了基本的判断能力,冲动的进行了消费,而且很多平台的主播会将客户引导到微信等私下交易方式,一旦买回来之后发现产品质量不过关,后期退换货无法保障,投诉维权也面临困难。
为了尽早规范网红带货乱象,让这一新型业态形成健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需要通过以下方式多管齐下:
第一、监管部门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监管部门应该健全网上举报途径,完善处罚机制,对于被举报情况属实或查出违法违规直播平台及网红采取严格处理,建立网上带货信用体系,将平台或个人的违规直播记录在案,提高其违法成本。
第二,直播平台完善内部审核机制。直播平台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进一步完善视频内容审核机制,将销售产品质量审核纳入审核流程,建立完善的订单交易跟踪系统和完备的售后机制,使消费者买的放心,用的舒心。
第三、企业和主播们在卖货赚钱的同时,也应该对自己的产品和言行负责。网红经济本身就是口碑经济,公信力是其健康发展的基石,一旦产品辜负了消费者的信任,就会造成信誉透支,因此企业应该更加注重产品质量本身,“质量+宣传”,才是商品走向市场且经久不衰的王道。对于网红而言,应该经过切身体验,认为好的产品再做推荐。
第四、消费者应该保持理性的消费观念,提升对于商品和平台的辨别能力。消费者在直播购物时可以选择一些公信力比较强的平台,和质量经过验证的产品,而不是盲目跟风。
网红经济正在接受消费者和市场的检验,我相信,通过监管力度的加强,平台机制的完善,消费者辩识能力的提高,一定会使其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