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公务员考试快讯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招考信息 > 考试快讯

2022国家公务员吉林最终报名人数多少-国家公务员考试局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2021-10-18 16:30

收藏

文章页
图书教材 备考网课 报岗指导 公告汇总

国考备考交流

微信扫一扫

及时获取考试资讯

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面试备考指导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吉林最终报名人数有多少?由于历年来国家公务员局官方是不会公布国考最终报名吉林人数共多少?因此只能通过报名系统查看各职位报名资格审查通过人数,以下为去年国考最终报名人数汇总: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最终报名人数

年份 省市 岗位数 招录人数 最终报名人数 职位表下载 省市 岗位数 招录人数 最终报名人数 职位表下载
2021 全国 13172个 25726人 1391485人过审 >点击下载< 吉林 300个 775人 24446人过审 >点击下载<
2020 全国 13849个 24128人 1437000人过审 >点击下载< 吉林 324个 650人 26953人过审 >点击下载<
2019 全国 9657个 14537人 13793xx人过审 >点击下载< 吉林 262个 397人 28461人过审 >点击下载<
2018 全国 16144个 28533人 1383857人过审 >点击下载< 吉林 511个 1007人 34932人过审 >点击下载<
2017 全国 15589个 27061人 1338698人过审 >点击下载< 吉林 453个 830人 24379人过审 >点击下载<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时间、地点及内容:

  1. 内容。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在考试内容上体现分类分级原则。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申论为主观性试题,满分均为100分,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公共科目笔试试卷分为3类,分别适用于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和行政执法类职位。所有报考者均需参加公共科目笔试。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外语水平测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外交部网站查询。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专业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公安部网站查询。

  2. 时间地点。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

  2021年11月28日上午 9:00—11:00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21年11月28日下午 14:00—17:00 申论

  国考笔试课程>>>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红领决胜全程营

  国考笔试课程>>>2022年国家公务员笔试系统提升班

  国考备考图书>>>2022国考基础6本套:教材+真题+同步练习册

  国考备考图书>>>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33套+行测3600题库3本装

  8个非通用语职位外语水平测试,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专业科目笔试时间为:

  2021年11月27日下午 14:00—16:00

  笔试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个别较大城市设置考点。报考者应当按照准考证上确定的时间和地点,同时携带准考证和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与报名时一致)参加考试。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在网上报名时,务必将考点选择为北京。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在网上报名时,务必将考点选择为直辖市、省会城市或者自治区首府。

  为帮助各位小伙伴可以更早、更好为2022国家公务员笔试做准备,图图在这里特地为大家带来了国家公务员笔试资料,希望对各位小伙伴的笔试备考起到帮助。

“我先是花朵,世界才是花园”,一句话道出了涵养公共意识的现实意义。国家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公共意识也就体现在每个人身上:只有每个人拥有“规则意识”,国家才能收获安宁;只有每个人懂得“彼此尊重”,国家才能收获敬畏;只有每个人提升“道德素质”,国家才能收获发展。

飞速的经济发展为老百姓生活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将一些不文明行为带进了我们的视野:无视规则,插队、“走后门”激化了社会矛盾;人情冷漠,利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熄灭了社会温情……在经济、军事“硬实力”与道德、文化“软实力”的天平失衡之时,唯有唤醒涵养公共意识的自觉,唤醒每个人心底“真”“善”“美”的种子,国家才能健康有序地向前迈进。

明辨真伪,涵养公共意识需以行为规则约束自我。公共意识的培养首先应以制度作为硬性保障,拥有行为规则,立身行事才有了准绳、有了依托。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无数人凭借着这一技术载体获得了成功,短视频风靡、直播带货火热……越来越多人想要投身于互联网浪潮中“分一杯羹”。这使得一些人无视规则与秩序,用审丑的、偏激的、虚假的内容赚取点击率与流量,影响了互联网环境的气正风清。2021年,国家网信办启动互联网“清朗行动”,对这些无视秩序与规则的行为进行大范围打击,也让不管是普通网民还是网络大V认识到,尊重行为规则、涵养公共意识的重要意义。

分清善恶,涵养公共意识应以思维方式提升自我。公共意识的养成除了受制度规则的约束,还会因为“习惯”产生影响。要想改变习惯,需要以正确的思维方式作为支撑。国家的日益强盛、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面对累累硕果,大部分人都会感恩国家、崇尚奋斗,却也有一些人因此而产生了更加极端的利己主义思维,不愿付出、只想索取。这些都是不正确思维方式在作祟。因此,涵养公共意识需要用更积极、正确的思维方式来帮助我们分清善恶,从而获得提升。

洞察美丑,涵养公共意识要以价值尺度实现自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90后年轻医务工作者、郑州特大暴雨灾害中冲在前线的蓝天救援队员、坚持十年支教的美丽女孩龙晶睛……这一个个故事的背后都是“将小我融入大我,舍小家只为大家”的崇高情怀。涵养公共意识需要能够看到这些人物和事迹背后的正确价值取向,以健康的价值观引导自己的各项社会行为,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涵养公共意识非一日之功,需要“你我他”携手努力。唤醒规则意识、转变思维方式、重塑价值尺度,公共意识便得以涵养,国家发展便得以持续。

  【2022国考答疑】哪些行为记入公务员录用考试诚信档案?

  报考者在招考过程中有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的违规违纪行为的,将记入公务员录用考试诚信档案库。

文章页
华图在线
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招警招教培训。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