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在言语语句衔接题目中,尤其是剩下两个选项犹豫不决时的解决办法,下面先来看一道例题。
【例题】文字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埃及的圣书字与中美洲的玛雅字、中国汉字等都是意音文字。____________ 。现在绝大部分意音文字都成为历史陈迹了,只有汉子,作为意音文字在今天的世界上巍然独存。
A.它们在各自的地区留下了早起文化的灿烂记录
B.它们辉煌了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已经销声匿迹
C.使用这些文字的地区都是人类早期文化的发源地
D.意音文字后来被具有音节特点的拼音文字取代了
【答案】A。解析:这是一道语句衔接题,空缺处留在了段中间,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读完题干,明显发现文段围绕的话题是“意音文字”,C项的论述主体是“地区”,与文段话题不一致,直接排除。D项“取代了”与后文的“汉字,作为意音文字在今天的世界上巍然独存”自相矛盾,排除。A项、B项均提到了意音文字曾经的辉煌,与后句的现在的衰落情况形成对比,但是B项“都已销声匿迹”一是表述绝对,二是与后文“...绝大多数成为了历史陈迹”语义重复,不符合作者的写作逻辑思维,所以排除B项。故选择A。
【考点解析】这道题其实用了选项分析侧重的方法。这道题目C项错误率还是比较高的,很多同学能够直接排除B项、D项,反而在最易排除的C项中犹豫了,大家做错的原因就在于前文说了很多地区,承接上文就应该说地区。殊不知,做题时忽略了文段的话题“意音文字”。所以,当大家在之后做语句衔接题目遇到两个选项犹豫时,就分别把每个选项表述的侧重点找见,再返回文中结合文段论述的主题,相信就会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