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海市公务员招考公告已发布,考生可以查看2021年上海执法类公务员报名时间等相关信息。
一、2021上海公务员考试报名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11月至2002年11月期间出生),2021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适当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11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经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同意,对特别优秀村居干部和报考公安机关特警人员,可以适当调整报考年龄和学历要求);
(八)具备中央和本市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招录职位明确要求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考生必须具备相应的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在区及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在军队团和相当于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退役士兵在军队服现役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起始时间按照《关于公务员考录中基层工作经历起始时间界定的意见》(人社厅发〔2010〕59号)界定。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截止时间为2020年11月。
非本市户籍社会人员报考本市公务员,须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且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一年以上(仍在有效期内),积分达到标准分值120分以上。
报考乡镇公务员职位的,限具有本市户籍人员;或者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且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一年以上(仍在有效期内),积分达到标准分值120分以上人员。
根据公务员法及有关规定,尚在5年服务期内的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报考,须经所在机关(单位)批准同意。对采取定向招考方式录用的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在最低服务年限内不得报考。
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服务年限不满2年(含试用期)的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得报考。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不满服务年限的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报考者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成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所列情形的职位,也不得报考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用人单位的职位。报考者与所报考单位中工作人员有亲属关系的,需向招录单位进行报备。
二、2021上海公务员考试相关推荐
2021上海市考抢分协议课程> | 2021上海公务员考试冲刺密卷> | 2021上海市考职位检索> |
三、2021上海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
考试作答有何要求?
答:请考生仔细阅读试卷和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并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经监考人员核对考生信息无误后,在考场座次表上签名后对号入座。
(二)考生应先在试题本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墨水笔准确填写本人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准考证号对应位置填涂,不得超过规定区域,不得做任何标记;考试开始铃响再开始答题,否则按违纪处理。
(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各专业科目均为客观题,《申论》为主观题。考生应按照要求使用规定的作答工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
(四)考生必须按试卷说明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涂试卷代码,未填或错填试卷代码的按零分处理。
(五)考试不得使用计算器等电子设备及涂改用品。
(六)考试结束铃响,应立即停止答题,并将试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经监考人员同意后方可离开。
四、上海公务员考试模拟题练习
先秦儒家的“人情—秩序”理论一方面确实存在压抑人性、压抑情感的消极因素;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否认其正面价值,它是站在治世的高度探寻人生修养之艺术,将个体性情自由与群体政治需要融为一体,把情感发动与秩序建构统一起来,为治世之道开出了一剂良方。先秦儒家的这种治世理论对于当下的和谐社会建设不无有益的启示。如今,我们在强调个性自由的同时,也应当为这种自由设定一个边界:社会和谐。唯有如此,个体真性情的发动才能具有合理性与正当性,个体与社会才能达成统一,而这正是和谐社会建立的根基。
这段文字主要是说明先秦儒家“人情—秩序”理论的:
A.时代特征 B.现实意义
C.独特价值 D.深远影响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通过“一方面……另一方面……”介绍了先秦儒家“人情一 秩序”理论的利与弊。接着以“这种理论”之前前文,引出先秦儒家“人情—秩序”理论对 于当下建设和谐社会的有益启示。最后对其“有益启示”进行论证。
第二步,文段结果为“分-总-分”,主要讲先秦儒家“人情—秩序”理论对于当下的有益启示,即“现实意义”。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时代特征”强调在某个特定时间事物自身的特点,不能体现对当下的影响。
C 项的“独特性”没有体现,文段并未显示出先秦儒家“人情一秩序”理论与其他事物的对比和比较。
D 项“深远影响”指较长时间对事物的影响,主要是对未来的影响,不符合文段对当下的影响。